当前位置:大齐创业网 >> 创业经验 >> 文章正文

创业经验谈怎么学习?

发布于:2021-09-22 被浏览:493次
创业经验谈怎么学习?

1988年俞敏洪参加托福考试考了663分。但是第二年呢美国对中国紧缩了留学政策,留学人数大幅的减少。

虽然也有一些大、小学校给俞敏洪发了录取通知书,但是都不涉及奖学金的问题。俞敏洪当时就急眼了,因为自己出国学习没有那么多钱呐,如果有人能给奖学金,那学什么他都愿意,哪怕是学宗教也行。既然出国不成,那么好好地活下去便成了俞敏洪的第一选择。他每天白天在北大教书,晚上就出去授课,谋取生活费。

三年多联系出国的经历,使俞敏洪对出国考试有了很深的了解。而此时中国已经进入到九十年代,大家已经开始为出国而拼命了。


由此,英语培训就风起云涌。我们也看到了,择业的天时出现了,那个时候创业做线下的英语培训,谁做谁发财,这是大势所趋呀!水涨船高的事儿。

北京的托福、GRE班遍地开花,而北大里面的英语培训班都被老资格人占了,俞敏洪只能到外面上课。俞敏洪先是打工,后来发现自己干,能挣更多的钱,就承包了一所民办学校的外语培训中心,他就开始搞托福的培训,后来因为这个还让北大给了行政记过处分。

这下好了,出国没有弄成,教书又没有挣到钱,反而连北大都待不下去了。1991年,俞敏洪从北大辞职,宿舍被收回。他和爱人只能租一间民房,爱人给房东孩子做家教,可以少交些房租。俞敏洪当时的目标很简单:日赚三十块,因为每天教一次课就是三十块钱。当达到日赚三十块钱的目标后,他就开始想更高的目标了;一天上两次课,日赚60块,再后来看到别人办培训班能日赚600块的时候,于是他就想创办自己的培训班。

俞敏洪起先在培训学校搞承包,但是随后跟校方在发展观念上发生了矛盾,于是就萌发了自立门户的念头。俞敏洪在创办新东方学校以前是为别人打工,期间,他发现很多培训学校对学生的态度、管理和理念上有缺陷。他就在想:如果自己来做管理,对学生是什么态度?怎么才能让学生满意?怎么招生?俞敏洪想了很多,也做了很多。

随着观察和积累到了一定时候,1993年,俞敏洪开始创业实践,为了家庭生计,也为了朦胧的未来,在北京中关村一间陋室里,俞敏洪就创办起了新东方学校。

当时,只有一个托福考试培训班。为了招生,俞敏洪骑着自行车、拎着糨糊桶,在零下十几度的冬夜里玩儿命地刷小广告。俞敏洪后来回忆说,他一边刷小广告一边念叨:“每个月多赚点钱,养活老婆。养活好老婆,她总会呀,对自己好一点吧。”

一年后,学校又开办了GRE培训班,招来几十个学生才发现:没有老师能够教GRE的词汇。俞敏洪被逼无奈只能自己日夜备课,拼命地翻英语大辞典,每天备课十个小时,但上课的单词量,依然捉襟见肘,常常被学生难倒,弄得张口结舌。为了维护尊严,俞敏洪更加拼命地背英语词汇,家里贴满了英语单词,翻烂了两本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那真是男子汉不发奋则已,一旦发奋几万单词尽入囊中!

我觉得我们跟俞敏洪的刻苦程度比较起来,就跟与他的财富差距差不多,所以我们要好好努力呀。

万达的王健林,刚入房地产行业的时候,不懂房地产被他的同行包括他的手下所耻笑。王健林写了个东西,就说当时他入行的时候因为不懂,他每天晚上学4-5个小时,就每天晚上什么都不干就是学习,每天晚上学4-5个小时。

这回知道我们每天晚上为什么要学习了吧?不要靠自己摸索,没有任何结果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习,这点很重要。你看看人家,是吧,亿万富豪,每天晚上都在干什么?都是在学习,这点很重要。

俞敏洪认为:人要不断地给自己创造成就感,可以通过设立阶段性的目标来拥有这种成就感。我们可以看到在出国留学失败后,俞敏洪重新确定比较现实的小目标,那就是赚钱养家糊口,其他一概不想。所以我们学习也要天天聚焦想一件事:今天晚上如何学得更棒。我们就盯住这一个目标不眨眼、不动摇。第一个目标都没有完成呢,我们就开始眺望第二十个,第五十个目标,你想一想眺望完了,肯定就是心急火燎啊!

有人总说,自己将来要干嘛干嘛,如何创业等。我的意见呢,制定那么长远的发展计划干什么呢?远期目标因为存在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很难按图索骥去实现,根本没有办法去落地。学习期间总要去想那些远大的、远期的目标,那都是在胡思乱想,不能带来一分钱的效益。咱们应该是少想未来,多干实事,这点请大家明鉴。咱们有什么样的水平,就做什么样的事儿。按照目标细分法去规划近期目标,才是接地气的做法。

俞敏洪曾说过:“我每天都在写日记,每天都会写今天有多少时间用在进步上”。这句话很有内涵,大家要好好琢磨。俞敏洪有五个观点:

一、如果一开始就想创办现在规模的新东方学校,那会被吓死的。

二、任何一个高目标都可以分成许多小目标来完成,即使不能一下子达到最高目标,只要一步一步向前走,最终都能实现。

三、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享受一次成就感。

四、一个创业者开始就想做比尔盖茨,学哲学的学生上来就想超过黑格尔,这种人将一事无成。

五、人要有宏大理想,但更要知道实现理想的步骤,也就是每一步应该怎么做。

现实中,人们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事情难度大,而是觉得离成功太远了。

托尔斯泰跟我们分享过目标细分的玩法,俞敏洪也讲了目标细分的五个使用,但是他们好像都没给我们说得特别仔细吧?没给我们分出来横向目标和纵向目标细分吧?

今天分享俞敏洪的案例,另外一个意思就是请大家不要轻易地创业。创业前应该像俞敏洪那样先在行业里打工,做到三个积累,积累客户群、积累行业经验和积累投资,如果创业开门了才开始积累客户群和行业经验,那就是拿着自己的投资去摸索,是一种事倍功半的做法,实不可取。

大家看看俞敏洪创业前的做法,本事涨了,经验有了,执行力强了,学员群打下基础了。没有这些做支撑,他就是小白创业,必败!

我有个小建议,我们应该尽早制定日计划和周计划了,从今天和明天开始。给自己制定一个日计划和周计划,在周计划执行期间,我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日计划,但要确保周计划能顺利完成。

每天我们不求多任务目标,但要求学习一点儿就掌握一点儿;积小胜为大胜,坚持打歼灭战,为每一件事情画句号。也就是说,把一个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逐一攻克每个小目标,最后就实现大目标任务。有了奋斗目标,必须要分阶段实现。

比如,我们的奋斗目标是爬珠穆朗玛峰,如果现在去爬,爬到6000米就歇菜了。咱们首先要有三年的爬山训练,从爬2000米高峰开始,逐一征服更高山峰。接着就是训练空手登山与负重登山,完成后,是5000米高山训练。积年累月完成各阶段目标,最后才开始冲击珠穆拉玛峰。

讲的这些都需要有个大前提,那就是执行力,而执行力的死敌就是拖延症。我们为什么要拖延呢?

我们拖延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要做的事情令我们感到不适,所以我们的头脑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借口和诱惑,来促使我们去做更容易的、更舒服的事情。当我们把一件事定义为不舒服的时候,我们会本能地不想去做它,想方设法拖延到明天,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把这种痛苦分解成1000份,变成可以忍受的程度,那么事情就变得容易了。

比如:我们可以制定一个表格,叫做“战胜拖延”,每次有想拖延的想法时候,就立刻去做,当完成任务之后在表格上“+1”,当完成1000次“+”的时候,拖延的习惯就根除了。

坚持等于人民币,加油!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