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齐创业网 >> 创业经验 >> 文章正文

ofo的创业经验与教训怎么样?

发布于:2021-09-07 被浏览:411次
ofo的创业经验与教训怎么样?

作者:Ray先森(富书签约作者)

从资本热捧红极一时到信用破产,ofo只花了3年不到的时间

要说2018年年底目前最盛大的一次线下聚会,莫过于ofo用户集体退押金事件了。

前几天,北京中关村互联网金融大厦,数百名ofo用户排起了大队退押金,场面蔚为壮观,有学生,有上班族,也有满头白发的老人家,还有推着婴儿车的宝妈,排队的队伍从五楼延伸到了一楼大厅甚至附近商场及大楼外空地。

有人说,这是中国今年最大的一次车友会现场。

12 月 18 日ofo 小黄车因退押金问题一度登顶微博热搜,上午十点页面显示排队 100 万人,仅仅 3 个小时后,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排队人数飙升至 1000万人。

有网友算了下,光是线上排队退押金用户就超1000万,轻松超过瑞士人口(约990万),如果按照押金99元或199元计算,应退押金总额在10.5亿-21亿元,而退款的时间更是要排到两三年后甚至遥遥无期。

然而祸不单行的是,ofo创始人的戴威本人恐怕也未能幸免于难。

12月20日,海淀区法院对ofo主体公司作出了“限制消费令”,限制该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戴威不得实施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曾经拥有“北大”“创业新贵”“融资百万”等各种头衔的年轻人戴威,在他的用户围堵中一步步走下了创业的神坛,而他的背后是一个亟待抢救的信用危机事故现场,和一群已经逐渐失望的用户。

数据来源:如是大学

从资本热捧红极一时到信用破产,ofo只花了3年不到的时间。从曾经融资超8.66亿美元,到如今负债64亿元,退款用户排号超千万、老板成老赖的凄凉光景,恍惚间让人想起了《桃花扇》中的一句唱词: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值得思考的是,除了隔着屏幕吃块瓜以外,我们这群普通人能从ofo的失败中吸取哪些教训?

只想靠资本解决问题的方法,只会让你更依赖于资本

“资本是助推你的,但是最后,其实你都得还回去。”

2018年上半年,摩拜创始人胡玮炜接受吴晓波采访时曾如是说,此时此刻用在亦敌亦友的戴威身上,充满了黑色幽默。

ofo从一开始的百万融资到最后用户挤兑退押金,自始至终都离不开一个“钱”字。

曾经用热钱资本堆出来的庞然大物,在资本抽离之下迅速土崩瓦解,成为导致ofo失败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12月19日,ofo创始人戴威在写给公司全员信中说:

由于从去年底到今年初没能够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公司今年一整年都背负着巨大的现金流压力。退还用户押金、支付供应商的欠款、维持公司的运营,1块钱要掰成3块钱花。

事已至此,恐怕内行人早已看出来端倪。

资金链断裂、裁员、从海外撤出、用户押金无法退出、搬到更便宜的办公场所、和供应商打官司、押金挤兑风波,种种现象都在证明一个事实:

ofo真的被钱困住了。

《左传》有言: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只想着靠资本解决问题的行为,只会让你更依赖于资本。

所以走到这一步的ofo开始疯狂找钱,卖蜂蜜广告,更换收费模式直接要求充值,甚至和金融平台合作将用户押金转换成P2P产品。

这家公司始终不承认自己没钱,但是在现实面前,如何要钱变成最后的困兽之争。

11月中旬,戴威在ofo公司开了一场全员大会,他声称:

如果能够在去年就探索ofo的盈利模式,而不是把所有希望都寄托于投资人和融资,也许今天的局面会不同。

找不到确定适宜发展的盈利模式,而将希望寄托于投资人和融资,这种短暂繁荣的背后必将面临着资金短缺、价值观偏差的致命问题。

一个企业为钱做事并没有错,但凡事只看着钱就很危险了。

一切超出实际的伪需求,都在浪费你的时间和成本

有人说互联网的上半场就是流量与用户的争夺之战,最显著的打法就是跑马圈地:

最快的速度和最广的范畴更多的去收集用户。

当然,ofo一开始也是这么做的,而且还是铺天盖地般的大手笔。

2017年上半年,ofo宣布启动“2017城市战略”:以“一天一城”的速度,在10天内密集进入11座城市。

戴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7年春节之后,ofo将会把覆盖城市数提高到100座城市以上,目前单车产能已达到竞争对手的十倍以上。截至2017年3月份,ofo一共覆盖46座城市,但与此同时,小黄车严重占据公共路段的情况也经常见诸报端。

随着北京市交通委员命令的下达,北京市暂停共享自行车新增投放,上海、深圳、广州等12个城市相继跟进,一场蒙眼狂奔式的“军事竞赛”最终被按上了暂停键。

共享单车的初衷原本是为了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结果在此基础之上却出现了更多诸如“占据公共资源”“随意丢弃堆放”等城市问题,

而最大的问题是,这一切超出实际的伪需求,都在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成本。

疯狂的造车、投放、补贴与损耗之外,无疑让ofo为“出行最后一公里”以外的更多问题付出沉重代价。

一位网友曾经留言写道:

ofo是自杀,死因是无脑扩张。每一辆ofo单车就像一个癌细胞,每一个堆满单车的体育场就是一个肿瘤。当初只有摩拜的时候车虽然笨重,但摩拜是考虑过车的寿命问题,app解锁虽然慢,但摩拜使用的真的单车定位和动态密码。

ofo加入战斗后为了争夺市场,投入的单车虽然数量很多但质量很差,这样的做法很明显就是不可持续的,这样的低成本高数量加入投放单车只会让市场陷入恶性竞争。

没有想好如何做好产品的本身,也没有想好如何提高用户体验,只是一味的陷入跑马圈地的原始竞争模式,看似庞大的城市扩张进程当中,将会让自己的弱点无限放大最后因此而亡。

没有节制的扩张,没有良好产品的依托,没有全新模式的运营。

ofo兴盛与凋零是在用生命验证着互联网上半场经济模式不再适用的真相。

既要有埋头拉车的坚持,也要有抬头看路的远见

2017年年初获得D轮融资时,戴威颇感骄傲:

“不断自我更新的团队使得投资机构认可ofo。”

同样也是这一年,ofo还花了2000万元冠名卫星,1000万元请鹿晗代言,甚至连《胡润百富榜》上,35亿元的身价的戴威成为首个上榜的白手起家“90后”,风光无限。

“终有一天,我们今天的ofo会和Google一样,影响世界。”

戴威也曾如此发出豪言壮语。

职场上最蠢的假设,是假设危机从不来临。

就像谁也没想到的是,然而仅仅在一年后的下半年,局势朝着他们不可控制的方向一路狂奔。

小黄车危机的是由一路的融资、买车、投放,再融资、再买车、再投放的商业模式所造成。

据报道,ofo光是每个月的调度费就要3、4亿,尽管ofo也推出了车身商业化广告,但并未实现盈利。如今共享单车整个行业都融不到钱了,而自己不愿意被卖掉,又遭遇千万用户退押金的挤兑,可以说是“死路一条,离倒闭不远了”。

马云曾经说过:“企业应该在赚钱的时候去融资,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修屋顶。”

任何商业史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主导人都应该拥有埋头拉车的坚持,也要有抬头看路的远见。

我们作为局外人回头去复盘,唯一的问题就是扩张太快,一方面过度补贴,另一方面对车辆损耗、运维等成本估算严重不足。

最严重的是在市场严重饱和期之后,还没有积极解决自身问题,也没有正确客观研判局势发展,只知道在一条死胡同里越走越黑,这样的做法无异自寻死路。

心怀梦想当然很好,备好余粮安生过冬才更重要

11月28日,ofo一封公开信宣布组织架构调整,信的最后写着:

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仍需坚守信念,哪怕是跪着也要活下去,只要活着,我们就有希望。

他这样的信誓旦旦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一个和他一样曾经无比风光现在又无比落寞的企业家贾跃亭。

这个将商业之手覆盖到互联网视频、影视制作、超级电视、乐视盒子,甚至是拥有一万个赛事转播权的乐视体育等诸多方面。

这个“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业务体系,几乎涵盖了所有当时能想到的风口。

最后,这个号称“为梦想窒息”的中年人成了网民口中“明天回国”的内涵段子。

心怀梦想当然很好,但是备好余粮安生过冬才更重要。

就像曾梦想“ofo会和Google一样,影响世界”的戴威,现在也在为上千万个99 元而烦恼着。

风雨交加的2018年已经走进尾声,ofo的命运将会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样一个从0到1的商业巨兽轰然倒塌,我们这群见证历史经过的普通人又该从中吸收哪些教训?

这才是我们最应该思考的问题和方向。

1、为钱做事没有错,但凡事不能只看着钱

所有成功且成熟的企业他们的终极使命都不可能全奔着钱去的,阿里巴巴最初的信念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格力董明珠也曾表示“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正是这样担负天下民生与期望的企业,才会发宏愿做实事为天下用户造福。

这样的道理放在我们每一个个体身上,同样适用。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你总会发现身边有一群人做人做事不图名利,只想一心一意将为人民服务,他们可能是在执勤的警察,也可能是公司里的保洁阿姨,又或者是为祖国防卫戍边的将士。

企业也好,个人也罢,如何树立自己的发展观和价值观是我们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的第一步。

2、正视时代发展,在发展中去找准定位

任何时代所有商业的成功都不可能只依靠最开始的三板斧,就像阿里内部有“六脉神剑”,随着时代的发展推陈出新有了“独孤九剑”。

中国经济已然走入了下半场,那些靠跑马圈地获取原始流量的企业一定会被淘汰。同时将有大量企业开始为提升效率而买单,所以在今年年度诸如腾讯小米都纷纷开始进行业务架构调整。

这世上已经没有“一招鲜,吃遍天”的说法了,时代的变革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需与时俱进。

积极面对时代的发展,多方面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更新陈旧的观点和认识,在常变常新中找准自己的定位、验证自己的打法,这才是我们与时代发展最好的同频。

3、积极面对变量,在不确定性中预防危机

2018年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一年,而这样的不稳定在今年的互联网市场中尤为明显。

12月末,全国各地都在降温,和寒流一起到来的,是互联网企业减员的消息。从知乎架构调整、锤子业务转向、美团到京东、腾讯、阿里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缩招,过去的半年里,至少有11家企业相继被传裁员消息。

在这样的论调中我们也不必悲观,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让人可喜的是,在这样的严冬之中也有好消息传出,不少布局新零售、教育等新赛道的公司传出扩招,新的赛道正在扬帆起航。

任何行业都有生命周期,我们这群被时代裹挟的芸芸众生,唯有调整调整心态、适应新节奏。

所有的机会都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反之,所有的危机都将扑向那群毫无准备的人。

当我们回过头去看那一群曾经风头正劲引领时代潮流的成功者时,我们大概都没有想到他们命运之轮将滚向何方。就像有人功成名就却毁于一旦,有人中道崩殂而后东山再起。

我们能做的不过是,在别人的历史里,去吸收那些值得我们引以为鉴的教训而已。

作者简介:Ray先森,富书签约作者,闲话职场法则,漫谈人生故事。与你一起成长。


本文首发富书(ID:kolfrc),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点击“了解更多”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