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齐创业网 >> 创业经验 >> 文章正文

一村一名大学创新创业经验交流怎么学习?

发布于:2021-09-07 被浏览:388次
一村一名大学创新创业经验交流怎么学习?

村民聚在一起学习网上课程。 国家开放大学供图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杨 洁

4月7日下午,在“互联网+”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座谈会开会前5分钟,国家开放大学浙江分部丽水电大教授施蕾芬接到当地一个村民的电话。对方告诉她:自己工作太忙了,想放弃“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学习机会。

施蕾芬问他,有没有时间看手机?只要能用手机上网,就能随时随地上课学知识,会对未来工作有所帮助。这位村民想了想,随即报名。

丽水电大的“农民大学生”是国家开放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缩影。施蕾芬说:“让教育延伸到了丽水山区,让农民可以在家门口上大学,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

就在座谈会召开的前一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宣布国家开放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哈马德·本·伊萨·哈利法国王2020年度教育信息化奖——这是联合国系统内教育信息化的最高奖项。自2008年后,中国机构再次获得该奖项。

该计划在全球近100个机构申报的项目中脱颖而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出该计划的获奖理由是:中国国家开放大学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使用人工智能为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习者提供优质学习机会。该计划依托智能学习平台,通过语音和语义分析、自动反馈、自动文章评分和大数据分析,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习者可以获得优质学习体验。

2004年,中国农村人口高达7.8亿,占当时总人口的80%左右,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高等教育资源尤其匮乏。

为帮助农村脱贫致富,以扶贫先扶智、扶智靠教育的理念助力脱贫减贫,当年,教育部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由国家开放大学组织实施。

乡村要振兴,要发展。在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看来,“加快人才振兴是最重要的。”他记得一件颇为荒诞的事情:自己曾去一个村子里调研,询问当地村民这里最年轻的人是多少岁?对方回答,61岁。

“青年人才的培养是破解乡村谁建设、谁振兴的关键。”朱启臻说。

截至目前,“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搭建了1513个学习中心,将高等教育直接输送到农村,覆盖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开设29个专、本科专业(方向),累计招生83万余人,毕业53万余人,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农业生产带头人、科技致富带头人、先进文化带头人。

来自浙江省平湖市广陈镇三兴村的马剑法,在当地有个响当当的名号“葡萄村支书”。他的另一个身份还是2020届“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园艺本科专业学生。2008年秋,38岁的他第一次踏入电大校门,学习设施栽培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课程,改变传统种植方法和批发销售模式,建起了水果采摘园,借助微信、网络直播等传播模式,让农产品长了翅膀,飞到千家万户。采摘园从原来的15亩发展到了90亩,每年采摘游客量超过5万人次以上,完成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

2017年秋,他又报名了国家开放大学园艺本科班,学习最新的管理技术后,建了一个智慧化农场,每天30多种高科技设备自动化运行,只要操作手机,就能查看果树生长和病虫害情况、工人的劳作情况。

据国家开放大学抽样调查显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的农民大学生留在家乡的比例平均达到90%。浙江招收的51085名农民大学生中,有65%的人参与过创业;湖南已毕业的农民大学生中约有60%成为当地的创业致富带头人;江西2012-2016级学生创办农民合作社1109家,带动脱贫农户9651户。


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加速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青年农民家门口的落地。

2012年5月21日国家开放大学投入使用“云教室”,融合AI技术涵盖智能感知、智能控制、深度学习等AI技术,搭建智能识别、感知、记录教学活动情景。

在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古冲村,这位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妇女龙四清在家门口实现了上学梦。在一堂昆虫分类的虚拟实验课上,利用AI、VR等技术,提升学生学习体验,让她在模拟空间识别病虫,完成果树整形修剪虚拟实验,“那是我第一次体验这种课程,真的像来到了大自然里亲眼见到各种昆虫一样,太有意思了。”

如今,国家开放大学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智能云教室538间,重点覆盖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四川等西部落后地区,建成数字化学习资源示范点236个。

为提高课后答疑效率,国家开放大学还采用“自助为主、人工为辅”的方式,建立知识语料库,每日通过智能引擎系统处理农民大学生课程问题多达3000条。

在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荆德刚看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有力地支撑了教育脱贫攻坚,为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可借鉴的解决方案。”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