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齐创业网 >> 创业经验 >> 文章正文

传统文化创业经验如何成功?

发布于:2021-09-10 被浏览:429次
传统文化创业经验如何成功?

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全国上下在党的领导下,均铆足了劲,在各自岗位上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力图开创出骄人的业绩,为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

作为国民经济一大支柱产业的文化产业,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道路上,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那么,广大文创企业又该当何为?

上周五,笔者所顾问的江北区文化产业促进会联合东南商报旗下“东南汇”平台,在甬尚西泠文化发展公司(西泠印社出版社宁波分社),邀请了10位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和学界的代表,围绕“文化复兴潮涌中国大地,文化企业该如何作为”,组织“聚慧江北文创沙龙”活动,展开了一场长达3小时的头脑风暴……该沙龙活动还吸引了20余位文化企业老总参与旁听分享。

笔者在沙龙活动中也作了一个简短发言,今天就将笔者在沙龙上的发言,完善扩展成文,供大家分享,并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笔者以为,讨论该话题应该从两方面看,一是当前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中,文创企业存在的问题;二是面对这些问题,文创企业如何“突围”,该当何为?

一、“四不”问题明显存在

在笔者看来,在当前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中,许多文创企业存在着明显的“四不”问题。

一是选不准

这说的是创业项目也好、生产与服务的产品与品类也罢,多少存在着“自以为有市场、实际上没市场”的尴尬。不少非遗传人,自以为手艺“祖传”,自然稀缺珍贵,却不知人家也就看看罢了,不愿下单。

二是做不好

有的截取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生产文创产品,或呆板失魂、或粗制滥造;有的开设相关传统文化服务项目,或东施效颦、或张冠李戴、或漏洞百出。比如以为穿上汉服手抓毛笔比划比划就是“开笔礼”了,其实啥都没搞懂。

三是卖不出

不少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产品与服务,因为“选不准”而没有销路,因为“做不好”而失去用户信任,最终都是打不开市场。

四是过不好

没有市场的必然结果,企业只能惨淡经营,甚至长期亏本,生存都难以维系,更谈不上做大做强、持续发展.

这“四不”问题,说白了是在“做什么”、“怎么做”、“谁去做”、“怎么卖”等问题上没有梳理清楚,而这些问题,刚好说明了“商业模式”的模糊不清。

二、八组关系需要梳理

基于上述问题和中华文化复兴的伟大使命,笔者以为,大量的文创企业,应该好好梳理下列八组关系,并切实统筹处理好。

一是继承与创新

既然要“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文化之精华,当为应有之义,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要“继承”其“精华”,顾名思义应该在内容、形式、工艺等方面坚守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基因和元素,而不能盲目迎合市场,走向“三俗”(低俗、庸俗、媚俗)的歧路,变成“糟蹋”中华优良传统的罪人。比如前几年一度出现美女身穿比基尼式“清凉装”唱京戏,招来一片骂声。

要“弘扬”其“精华”,仍需要“创新”的意识与能力,需要在内容、形式、工艺、营销、模式等方面适应时代要求,进行必要的丰富、延伸和拓展。比如京戏适当加上现代电声效果,倒很受不少观众听众喜爱。


但不要轻言“翻倒重建”,因为太多的“重建”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也是一种对历史的糟蹋。

二是公益与私益

这实际上反映了很多创业者“玩情怀”与“能赚钱”的矛盾。在笔者看来,在这个问题上,文创企业应该奉行十二字原则,即追求私益(与公益相对而言,意指对自身企业利益的追求)、兼顾公益、坚守底线。

所谓追求私益,就是企业必须以追求自身利润为重要目标,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基础。企业失去这一基础,所有的“公益”理想都将化为泡影。

所谓兼顾公益,就是企业还应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如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社会共建等,这也是国家、社会赋予企业的义务,更何况文创企业。

所谓坚守底线,就是企业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企业行为必须符合社会核心价值观导向、符合社会的公序良俗,否则就难以生存发展。

在具体操作上,有的企业从“公益”出发,逐步汇聚用户流量、培树品牌,然后通过巧妙地引导转化,最终达成“私益”的目的。比如一些读书会,公益出发集聚了大量的粉丝群,平台再卖书带货配广告,自然会有很大的获利。有的企业从“私益”着手,求得必要的利润和发展规模以后,逐步做大“公益”,也实现了品牌形象的包装提升。这两种路径都是可行之选。

三是小众与大众

处理好这组关系,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四化”着手:

一是大众化。或可以当下的用户需求为导向,选取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人们喜闻乐见的产品与服务(如旗袍),开始生产运营,并在实践中逐步培树品牌,做大做强;或可以选取当下很多很有市场的通用产品与服务,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再造”升级,创新生产,甚至打造“爆品”(如故宫文创)。

二是差异化。也即尽量与当下成熟的产品与服务错位发展,在个性化、小众化、分众化上做足文章,中国那么大、世界那么大,哪怕只有1%的人喜欢你的产品与服务,汇聚一起也是极为庞大的市场。当前的汉服热、剧本杀热足以说明这一道理。

三是精品化。随着经济社会发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端商品、品质服务、精神文化、个性体验的追求越来越高,为此“精品化”不失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选择。当前一些高价沉浸剧场、高端礼宾课程受追捧便是明证。

四是国际化。很多中华文化在国外很受欢迎、很有市场,文创企业不妨面向国际市场,既可以开辟一片“大市场”和发展的“新天地”,更是作为中华儿女力促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责任担当。曾经的京剧脸谱、汉书折扇在欧美市场大卖就是很好的示范。

四是线上与线下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一种说法:上线不一定能活,但不上线必死!为此“线上”与“线下”融合起来,“两条腿”走路,是广大文创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线下”是基础。打好基础必须“讲好故事”,给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事业做好完善的顶层设计和商业模式;必须“做好产品”,打造以用户为导向的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必须“抓好管理”,确保生产与服务的全流程流畅而高效;必须“开好渠道”,无论“供”与“销”都可以整合各种资源、开发各类途径为企业发展服务。

“线上”是关键。当前很多企业“上线”,无论是公众号、小程序、抖音和快手直播等,主要有自己操盘、服务外包和搭上平台(如微信、淘宝、京东等)三大手段,笔者以为,在企业自身疏于线上、力量“不济”时,先选择服务外包及搭上平台,不失为一种捷径。但在自己也“学好本事”之后,应该尽可能自己“操盘”,甚至自建平台,逐步做大。

五是竞争与合作

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竞争是必然的,尤其是同样做着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与弘扬工作的文创企业,难免也陷入“同业竞争”的怪圈。

但如何看待竞争,不同的企业却各有选择,有的企业选择了打压、报复、诋毁、污蔑,最后不仅与人无益,对己也毫无好处,甚至两败俱伤,为法律所制裁、为社会所唾弃。

有格局的大气做法,应该悦纳与包容市场竞争,要认识到即便没有马云,也会有张云、赵云、李云等与你竞争;要借竞争倒逼自己向同行、向对手学习,甚至跟竞争对手合作,不断创新转型、不断学习提高。比如同样是国学培训,师资的共享就很值得尝试。

当前,“合作共赢”已成世界潮流,我们要倡导通过“合作”整合各种资源为企业发展服务,比如在上端整合各种资源,减少创业成本;在中端集聚各股力量,壮大实力提高效率;在下端开拓各路渠道,推广营销,做大市场。。。。。。比如开旗袍文化馆的,完全可以与人合作,把首饰、瓷器、茶饮、保健、摄像、培训等做起来,健全产业生态。

六是自力与借力

对创业者而言,我们一方面要强调“自力”,也即不要什么都依赖别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当然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干,这是事业成功的必要前提。

但另一方面,更要倡导“借力”,既然你自己不能拥有创业所需的资金、场地、人才、技术、渠道、信息等所有资源要素,那么借他人力量(资源)“为我所用”就应该成为创业的必要选择。轻资产创业理论中的“能租赁的就不购买、能交换就不租赁、能借用就不交换、能免费得到就不借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七是专才与通才

在企业运营中,要做好中华文化传承与弘扬的相关工作,对人才团队有很强的依赖。笔者以为,文创企业应该坚持“通才为基、专才为魂”这八字方针。

“通才”为基。这里说的“通才”是指保障企业发展的通用型人才,也即企业应该搭建起一个包括文化、商贸、管理、营销、新媒体、直播等熟练人才的生产服务运营团队,否则企业就“玩不转”。

“专才”为魂。这里说的“专才”是指在中华传统文化领域有特长的工艺大师、行业专家、文化顾问等,他们可以在文创企业中发挥参谋策划、决策指导、审核把关等“核心、灵魂”的作用。周文王没有姜子牙、勾践没有范蠡、嬴政没有李斯范雎、刘邦没有张良、刘备没有诸葛亮、朱元璋没有刘伯温、赵匡胤没有赵普。。。。。。如何成就一代伟业?

而对这些“专才”,如果文创企业规模足够大,可以聘请专家担任专职项目负责人;如果规模还不够大,可以聘请做兼职顾问。相信他们的作用将会超乎你的想象.

八是坚守与放手

很多文创企业老总都有很强的感受,就是做文创企业要“耐得住寂寞”,说的就是很多企业“赚不来钱”或者“来钱很慢”的问题。很多创业者为此“耐不住寂寞”,最终选择了“放手”。

到底该“坚守”还是该“放手”,这里有一个创业的基本逻辑:首先是搞清“亏钱”或“不赚钱”怎么办?然后就要想想通过努力能否赚钱?为此什么自我反思、什么查漏补缺、什么创新转型、什么完善提高、说明合作共赢等都得努力试试。如果还是不行,你不妨问问自己:你干别的行不?如果肯定行,那你不妨转行干别的;如果更不行,那不妨先别急着“放手”,不定“上帝还给你留了一扇窗”;还有你“躺平”不干了行不?那估计不是一般的注重“情怀”与“快乐”的“文化人”所能选择的!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一定已经明白,如果你是文创企业的创业经营者,如果你在中华文化复兴的道路上真正想有所作为,你如果能科学处理好上述八组关系,就应该能克服“四不”问题,当能开创出自己发展文化产业的一片天地,并充分发挥你们企业在中华文化复兴伟业中的使命担当。

(本公众号作者,先后在街道及教育、宣传、文化等区级部门领导岗位任职,近年来因工作关注并钻研文化产业发展及创业项目运营,实践中沉淀了一些较具实践性、较“落地”的思考,供交流分享!欢迎关注本公众号并予本人(ID:W285384893)指导)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