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齐创业网 >> 创业经验 >> 文章正文

农产品创业经验分享会如何?

发布于:2021-09-13 被浏览:416次
农产品创业经验分享会如何?

毕业的季节,校园里的氛围总显得有些忧伤,相处四年的同学就要天各一方。

24岁的晏林英收拾好了行囊,把刚刚拿到的“第七届全国互联网创业创新大赛”的奖状平整的放进了背包,登上了通往人生下一站的车。

她的同学中,有的准备开启一段新的求学生涯,有的匆匆登上了去北上广的列车,而她的目的地则是自己的家乡,那里有等待着她回去处理事务的电商员工,临上车前她还惦念着,今年订单爆发人手不足的问题,必须要解决了。

今年的毕业季,我国高校毕业生将突破900万人,创历史新高。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1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显示,今年的毕业生,只有56.9%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加入就业大军,较去年收缩18.9 个百分点。成都、武汉、杭州等新一线城市成为毕业生的首选,北上广等超一线城市已经不再被热衷。

在毕业大军中,也有很多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的农村,开启一段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

应届毕业生 回家卖大蒜搞起创业园

晏林英的老家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宾州,距离“苍山洱海”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因地处金沙江河谷地带,宾州县常年光照充足,气候干热,适宜种植咖啡和水果,尤其盛产大蒜,是我国大蒜的重要产地之一。

晏林英此前在学校参加的“全国互联网创业创新大赛”项目就与大蒜有关,从去年疫情期间的一个偶然机会,晏林英开始在拼多多上卖大蒜,随后店铺订单逐渐上涨,单日销量最高超过15吨。

就是这样的一个乡土项目,从竞赛中的诸多科技项目中脱颖而出,拿下了西南林业大学校区的第三名。

“回家卖大蒜”曾经是晏林英和父亲晏必军之间的理念冲突,在宾州做大蒜经销生意的父亲一直希望女儿能够回家接班,而读工商管理专业的晏林英目标始终是一线城市的企业管理。大蒜,曾经是父女二人之间不愿意提起的话题。

2019年新冠疫情的爆发,改变了父女双方的想法。

大蒜上市了却卖不出去,都积压在了家里的仓库中。宅在家里的晏林英发现家里的网购需求大增,很多生活用品都来自网上,于是便萌生了开网店卖大蒜的想法。

晏林英在拼多多上开了个网店处理积压在家里的大蒜,不过每天只能卖个三五单。此前一直想让女儿回来接班做线下经销的父亲,看到女儿管自己要大蒜去卖,感到了欣慰,但女儿每天扎在电脑前的做法,晏必军又很不理解,他觉得一个小网店,一天也就几单货,杯水车薪。“我发市场档口,一车就是30吨。”

晏林英的网店就这么默默的开着,到学校复课后,她借着机会去电商公司打工,做了两个多月的运营助理,这更让父亲上火:女儿开始学会逃课了?

但这次打工实习,让晏林英学到了电商运营的经验,她的店铺订单开始增长,从以前的三五单增长到几千单,最多的一天,帮合作社的村民卖出去15吨大蒜。

村民滞销的大蒜被卖出,晏林英被村民的笑容感动,从那时起她就把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寄托在了老家的大蒜身上。

经历了半年多的运营,晏林英的网店销量陷入了瓶颈,一直排在同类产品的中游位置。问题出在了父亲晏必军的观念上,做了很多年线下经销的他把每一单的利润看得很重,把价格咬的很死,这与电商薄利多销的模式并不相符。

但晏必军毕竟是有多年的销售经验,但关注女儿的店铺并对比了其他家电商的产品后,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搞线下经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利润的天平在向电商倾斜。于是,他同意女儿对大蒜降价,并将销售重心转到电商平台。

截至今年6月底,晏林英的网店销售额累计超过3000万,远超父亲的线下市场。

电商销售的成功,让晏必军和晏林英父女俩的思路终于聚焦在了一起,过去由大蒜和电商引起的争议不在,父女俩开始研究如何把电商做的更好,卖出更多的大蒜。

前不久,为了提高发货效率,晏林英在父亲的支持下,引进了当地第一条集大蒜分拣、封箱、贴标于一体的全自动流水线,单日可承载50吨大蒜分拣任务,提高了效率,还降低了中间的人工成本。

效率上去了,晏林英的网店已经是平台大蒜类商家的NO.1,但新的困境又来了,电商运营人员严重不足,店铺一旦爆单,根本忙不过来,晏林英自己亲自上阵,甚至还叫上父亲,但还是忙的不可开交。

晏必军给女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他建议女儿搞一个“电商创业园”,把自家仓库里的一个区域改造成办公室,为当地年轻人提供就业机会,给他们提供办公设备和货源,让他们自己干,利润也可以拿大头。

这个时候晏林英也体会到了回乡创业中的社会责任感。她明白并不是每个人都跟她一样,有一个做营销的父亲。很多年轻人有技术,有能力,但缺乏供应链,如果能够相互结合,家乡宾州的大蒜肯定能再上一个台阶。

从学校毕业回来后,晏林英开始准备这方面的工作,就像当年父亲搞农民合作社一样,只不过平台从线下搬到了线上。而晏必军估计,借助这线上平台,今年他的合作社分红将超过百万元。前不久,晏必军也收获了一个奖项——“2020年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他觉得这个奖项与女儿获得的“第七届全国互联网创业创新大赛三等奖”是有关的。但说不清是女儿接了他的班,还是他沾了女儿的光。

3年走完父亲30年的路 要把家乡的柚子品牌擦亮

直到去年,陈爸爸才意识到,儿子陈宗佑长大了。


这是他卖水果几十年来,第一次需要儿子帮助他兜底。

陈爸爸是改革开放后到特区深圳打工做生意的农民之一,1988年他从老家闽南漳州平和县只身来到深圳,在街头摆摊卖起了家乡特产的柚子,凭借着一人一车的努力打开了深圳市场,从摆地摊到送货上门,到前几年他已经成为“百果园”的一号供应商。

陈宗佑从小就跟在父亲身边长大,见证了父亲推着卖柚子的车将生意做大的全部经过。2017年他从厦门大学毕业,没有跟随同学们的脚步一起去北上广,而是返回了闽南老家。

因为父亲想让他接自己的班。尽管陈宗佑感觉上有些失落,家里的亲戚也颇为不解,但陈宗佑有自己的选择。

回到老家后,陈宗佑跟父亲沟通过,他认为父亲打拼了数十年的线下经销渠道早已经饱和,未来是电商的时代。于是,陈宗佑开始尝试微商、网店等线上模式,还专门跑到义务去学习电商模式,不过他的线上销售量一直不温不火,每次管父亲要货的时候,父亲都很不屑:“你为啥不好好跟我学呢?”

2019年,陈宗佑开始为多多果园供货,店铺的销量开始迎来转机,不到3个月累计售出了100多万箱,这是陈爸爸所没有见过的效率。

但即便如此,陈爸爸也没有把线上市场当做重头,他始终觉得线上只能作为线下的辅助。

一直到去年的秋天,平和的柚子大丰收,海南、广西的柚子提前进入市场,柚子的行情持续走低,经销商的市场饱和,陈爸爸感受到了压力。

这其实是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弊端造成的。

因为供需不透明,农民和经销商对于市场无法掌控,于是就会出现这种,丰收反而赔本的情况。

靠着陈宗佑在拼多多上日销3万单、年销量200万单的业绩,陈爸爸的压力缓解了一些,但整体算下来,陈爸爸还是亏损了数百万,也是从业以来最大的一次亏损。

陈爸爸的思想开始转变了,他投资引进了第一代柚子分拣流水线,集洗果、分拣、称重于一体,单日最高可承载200万斤柚子的分拣任务。陈宗佑接手仓库后,发挥自己在大学的计算机专业优势,花了3个月的时间,研发了一套仓库管理系统,对仓库物流订单实现了线上管理,父子俩携手提高了生产效率。

与此同时,陈宗佑在拼多多上的店铺年销售额也已经突破了5000万,稳坐平台柚子品类的第一名。

销量上去了,陈宗佑并没有止住他探索的脚步,他希望能够让家乡的农民赚的更多的利益,他思索着,怎么让自己家乡的柚子成为一个品牌。平和县当地有一条小溪叫“琯溪”,生长在溪水附近的柚子最好吃,也因此造就了“琯溪蜜柚”这一产地品牌。但由于品牌经营意识不强,“琯溪蜜柚”却鲜为人知,市场上还有大量冒牌货。陈宗佑便找人合伙,着手将“琯溪蜜柚”这个品牌擦亮。

有了电商平台,有了品牌效应,陈宗佑用3年走完了父亲30年的路,他想让农民们“丰收反而亏损”的辛酸泪不再流。

95后空姐回到大凉山 线上卖石榴捐助希望小学

进入8月,大凉山会理县的石榴种植户开始采摘第一批成熟的石榴,今年当地的石榴大丰收,首批上市的石榴价格却不容乐观,收购价几乎腰斩,这主要是受到疫情影响,以往销往东南亚和欧洲的渠道基本停供。不过,因为有了线上电商平台,大凉山的农民们再也不用担心石榴滞销了。

50岁的农民邹文华种了一辈子石榴,放在以往可能一阵大风或者几天不下雨他就要愁上好几天,今年赶上疫情,他反而踏实了很多。邹文华把家中二十亩石榴中的一半都卖给了一个叫何爽的姑娘。

95后的姑娘何爽是会理县搭建电商平台的操盘手之一,几年前她还每天忙碌着在天上飞来飞去,作为一名东方航空的空姐,何爽是“全村的骄傲”,很多弟弟妹妹们都曾经希望像她一样,能够“飞”出这偏僻的大山。

然而,2017年,何爽收起了她那隐形的翅膀,轻轻地降落回到了大凉山这片土地上。在父母的反对声中,她从东方航空辞职了。

何爽选择回到家乡是看中了水果电商在会理崛起的机会,这里冬暖夏温,拥有独特的砂石红土,是国内最大的石榴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何爽记得,小时候她就见到一辆辆的大货车沿着盘山公路,将石榴运往全国各地。

2017年是会理水果电商起步的第一年,当地种植户、合作社已经开始尝试在拼多多上卖石榴,何爽看到了这些年家乡的变化,她想借助这个东风创出自己的事业来。

回家的前几年,直播带货、社区团购何爽把电商的各种模式都尝试了个遍,但店铺销量却不温不火。2019年,何爽接到了多多果园的订单,开始为多多果园供货,这一下迅速打开了市场,当年8月到10月的石榴供货量就达到了70万单,三个月累计销售800万斤。

在石榴热销的同时,何爽也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就业,每年的8月到10月石榴销售旺季,她都要雇请至少150名工人打包发货。

回到大山三年来,何爽从空姐成功转型新农人,除了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外,还捐助当地的小学。从去年开始,她便连续两年捐助会理黄柏小学,为孩子们捐赠鞋子衣物、牙膏牙刷等生活用品。她说:“希望以后每年都可以捐助一所会理的小学,尽一点绵薄之力,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走出大山。”

因为只有走出大山的孩子越多,当他们回来的时候,山区农村才能够更好的发展。以后每年的毕业季,校园里分别的忧伤气息不会改变,可是未来的道路却不再是北上广拥挤的列车,“回家去”也不再有任何的压力。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